•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曾經(jīng)秘藏墓穴20余載的小冊子:用生命守護信仰

2021-01-21 13:4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曾經(jīng)秘藏墓穴20余載的小冊子:

  用生命守護信仰

  【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部黨章在二大誕生。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的黨章歷程廳,60余種各個時期的黨章版本鋪滿整整一面墻。黨章集錦墻的最左側(cè),有一本黨章加了一個醒目的紅色外框,“這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部黨章!敝泄捕髸芳o念館講解員姚藝璇告訴記者。

  黨章記錄于一本32開的鉛印小冊子,里面包含了在二大上通過的10個文件,最后10余頁收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

  這本珍貴的小冊子出自“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它與一批黨的重要文獻一起,自1927年在墓穴中隱身,直到1951年,由張人亞的親屬交給上海市人民政府。

  張人亞,原名張靜泉,1898年出生于浙江寧波霞浦鎮(zhèn),后到上海的一家金店當學(xué)徒工。中共早期黨員,革命生涯初期主要在上海領(lǐng)導(dǎo)工人運動。1923年工運低潮時,他改名張人亞以作掩護,同時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到黨、團工作及其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出版書報的發(fā)行工作上。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上海,張人亞決定冒險將其保管的黨的文件和馬克思主義書報轉(zhuǎn)移到寧波鎮(zhèn)海鄉(xiāng)下。1927年末,張人亞帶著一批書報文件回到霞浦老家。張人亞的父親張爵謙思想開明,聽到兒子要他保護這些文件,馬上答應(yīng)下來。老人對外聲稱張靜泉已在外喪生,并為其修了一座衣冠冢,將那批書報文件用幾層油紙精心包裹,秘藏在衣物下。這一埋就是20余年。直至新中國成立后,張人亞卻再無音信。張爵謙料想兒子已兇多吉少,遂挖開墓穴,取出文件,讓三子張靜茂帶回上海、交給政府。

  張靜茂把這批文件書報和照片帶回上海后,為了紀念張人亞和他父親的這一英勇壯舉,專門去刻了兩枚紀念章。長方形的紀念章上書“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書報”18個字,正方形紀念章上刻有“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9個字,蓋在各種文件書刊上。

  張人亞離開家鄉(xiāng)后,于1931年12月赴江西瑞金繼續(xù)革命工作,次年12月因勞累過度在蘇區(qū)病逝,年僅35歲。

  記者了解到,記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部黨章的小冊子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中共二大中文文獻,原件極其珍貴,已被收藏在北京中央檔案館,F(xiàn)在二大會址紀念館展陳的是上海歷史博物館專家制作的一比一復(fù)刻件。

  (本報記者 孟歆迪)

[責(zé)任編輯:張婧]
阿勒泰市| 北票市| 惠东县| 高阳县| 湖州市| 铁力市| 庆云县| 资溪县| 琼海市| 铁力市| 汶川县| 贺州市| 称多县| 临清市| 遵义县| 镇沅| 大同市| 武清区| 乐陵市| 山西省| 琼结县| 锡林郭勒盟| 禄丰县| 历史| 西华县| 黑河市| 娱乐| 南城县| 界首市| 漾濞| 玉山县| 镇赉县| 鄂尔多斯市| 射阳县| 收藏| 开鲁县| 潞城市| 孝昌县| 余干县|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