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7  >   全國主流媒體祖山踏春行  >   歷史傳說

木魚含水:佛門日夜敲打只為取回真經(jīng)?

2017年04月26日 13:51:41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祖山烏龍谷景區(qū)一個大草坪中央臥著一座扁圓形花崗巖青石,有一人左右高,當(dāng)腰橫著一道又細又長的洼槽,無論遠看還是近瞧,都像一個特大的木魚,擺在綠油油的草坪上。更奇怪的是,“木魚”的洼槽口小膛大,里邊還汪著半槽清水,好像這個木魚變成了活魚,它知道高山缺水,就把積水含在嘴里不肯咽進肚里,人們叫它“木魚含水”。

  看到“木魚含水”,有人可能要問起真木魚的來歷。從民間傳說看,木魚早在漢代就已經(jīng)開始制作和使用。相傳漢朝皇帝曾經(jīng)派慈光大師,帶領(lǐng)兩個徒弟去西天取經(jīng),取經(jīng)回來坐船過海的時候,突然風(fēng)浪大作,一條大魚朝著船頭撲過來,一口吞掉了船上的經(jīng)書。兩個徒弟趕緊跳進海里,憑著高超的武藝,結(jié)果了大魚的性命,并把大魚拖上船頭。不大工夫,大魚的身子化成一灘臟水流進了大海,只剩大魚的腦袋還臥在船上。慈光師徒帶著魚頭回到寺院,為了向大魚討回好不容易才取來的珍貴經(jīng)卷,天天用木棒敲打魚頭,嘴里念著“阿彌陀佛”。一天又一天,魚頭被敲得粉碎。后來只好用木頭仿照魚頭又做一個,繼續(xù)敲打。就這樣,敲木魚念經(jīng)就成了佛家的習(xí)慣。

  從文字記載來看,“木魚”這個詞兒,最早見于唐代高僧懷海禪師的《敕修清規(guī)》,里面這樣寫到:“木魚,相傳云,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焙髞碓诿鞔踣叩摹度艌D會》這本書里,也見到對木魚的記載,他是這樣寫的:“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碧拼兔鞔@兩段文字記載,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木魚應(yīng)該是信奉佛教的和尚們創(chuàng)制的,它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警示和尚白天黑夜別忘修行,另一方面又給佛教梵樂進行伴奏。

  到了明代和清代,不僅寺院里的和尚念經(jīng)和演奏梵樂時使用木魚,社會上演奏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的時候也使用木魚,從那以后,木魚才真正從寺院走向了社會。

[責(zé)任編輯:黃露佳]

兴文县| 安宁市| 高唐县| 工布江达县| 唐山市| 女性| 隆安县| 怀柔区| 寻乌县| 大同县| 双牌县| 福贡县| 金川县| 祁阳县| 郓城县| 山西省| 剑河县| 建平县| 凤庆县| 桃园县| 连江县| 闻喜县| 泰宁县| 珠海市| 福泉市| 孟州市| 铜山县| 临夏市| 开封市| 遂川县| 隆德县| 额尔古纳市| 高雄市| 和林格尔县| 永仁县| 兴海县| 剑川县| 于都县| 晴隆县|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