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搶占“花火節(jié)”觀光潮 直航澎湖為何熱不起來

2015年03月26日 09:56: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搶占“花火節(jié)”觀光潮直航澎湖為何熱不起來

  每年夏天的“花火節(jié)”讓澎湖屢掀觀光高潮。

  本周一,南京至澎湖包機直航正式開通,這是臺灣遠東航空繼今年2月12日飛航青島至澎湖航線后,開辟的又一新航線,而之后鹽城飛澎湖的包機也將開啟。

  事實上,大陸直飛澎湖航班,從2012年4月開始,就有包括武漢、鄭州、長沙、廈門等城市開通包機直航,但由于客源數所限,并沒能夠持續(xù)做下去。

  究其原因,澎湖駐廈門辦事處主任歐修智分析指出,“不是那么符合經濟效益”,廈門方面有“小三通”這一“黃金通道”,其他城市雖沒有替代航線,但包機費用由旅游業(yè)者承擔,如果每趟航班未能客滿,虧錢的風險很大。

  另一方面,導報記者了解到,澎湖旅游淡旺季很明顯,基本上是“做半年休半年”,每年4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秋冬時節(jié)由于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天氣惡劣,旅游業(yè)基本處于半歇業(yè)狀態(tài)。

  PK不過“小三通”,直航航線喊停

  從2003年首屆“澎湖花火節(jié)”登場至今,每年4月到6月,長達兩個月的海上煙火秀,讓澎湖屢掀觀光游高潮。遠東航空選擇在此時間點開通大陸到澎湖直航包機,正是看中馬上到來的花火節(jié)觀光人潮。

  導報記者了解到,廈門本地旅游業(yè)者現在也在推廣“赴澎湖看花火節(jié)”,行程設定為三天,暢游澎湖和金門,走“小三通”到金門,再坐小飛機直達澎湖,這也是福建游客赴澎湖最常走的路線。

  據歐修智介紹,比起包機直航,從廈門通過“小三通”經金門中轉再到澎湖,來回費用可以省下人民幣300元左右,而且中轉各環(huán)節(jié)加起來算,并沒有比較耗時。這一方面因為“小三通”班次密集,從金門直飛澎湖屬于“國內航線”,到機場準備安檢時間不用提前太久;而廈門直飛澎湖,屬于“國際航線”,需提前2小時到達機場安檢,且雖說是直航,但實際上還是飛“三角航線”。

  客源數不足,包機無法轉定期

  和之前其他城市一樣,此次南京飛澎湖的航班,也設定為旅游包機,每周2班。航空公司的規(guī)劃是,采此模式運營一段時間,待時機成熟后,再改為“正班運營”。但按照之前其他城市的先例,要達成這個“成熟時機”,比較難。

  歐修智向導報記者透露,之前廈門和澎湖的包機直航,只堅持了兩三個月,由于業(yè)者虧錢,就叫停了。據了解,包機的方式,要保證來回都要客滿才能不虧本,好比一輛客機包機費用是10萬元,載乘150人滿員的話,就能有所盈余;但通常乘客只有100個左右,甚至還不到一半,結果可想而知了!拔錆h、鄭州、長沙、南京等城市,沒有像廈門和澎湖這么‘親’,對澎湖更有新鮮感,而且設有‘小三通’這樣的替代航線,所以包機效果要好得多,但要想達成定期航班,還是有一定距離!睔W修智指出,這幾年,每年通過“小三通”以及包機直航到澎湖旅游的大陸游客僅僅三四千人,而從臺灣本島直飛澎湖的陸客則是2萬多。這說明,潛在客源數還是不足以開通定期航班。

  導報記者在采訪中還獲悉,目前金門飛澎湖的航班由臺灣復興航空公司執(zhí)飛,在今年2月份復航空難發(fā)生后,不少陸客有“復航恐懼癥”,這也間接造成赴澎湖旅游人數的減少。

  海上直航廈門,預計6月份開通

  今年元旦起,陸客利用“小三通”前往金馬澎開放“落地簽”,原本業(yè)者期盼新政策對澎湖旅游業(yè)能有所助力,但由于到澎湖還得經金門中轉,游客數成長非常有限。為配合“落地簽”吸客,澎湖未來希望先積極協(xié)調大陸到澎湖的包機增加航次,再爭取航空公司確定正常航線。

  而眼下,澎湖縣政府新造的交通船“南海之星二號”已完工交船,預計4月份投入使用,6月份爭取開通直航廈門的定期航班。據歐修智介紹,該船長48米,寬9.2米,可容納280人,跟“小三通”客輪很相似。雖然澎湖官方極力推行該海上直航航線,但有旅游業(yè)者表示并不看好,一是因為海上直航時間長,二是因為船體不大,遇風浪大時,容易暈船,“之前有承攬過泉州到澎湖的包船航班,300多個乘客到澎湖上岸,就吐個不!。(記者 陳成沛)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