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指尖技藝”如何轉化為“指尖經濟”?“非遺手工”有話說

2024-10-17 21:2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今年以來,新型消費展現出蓬勃活力。從虛擬人物“活”起來的數字體驗館到指尖技藝“活靈活現”的“非遺手工”坊。各地用新創(chuàng)意、新技術賦能傳統(tǒng)文化,展現中國經濟新活力。

  “非遺手工”制品相關的消費熱如今持續(xù)升溫。近期社交平臺發(fā)布的數據統(tǒng)計顯示,非遺類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200%,購買非遺制品的用戶數增速更是超過300%。團扇、竹編、剪紙等“非遺手工”制品銷售火爆,不少年輕人親手參與制作,深入體驗傳統(tǒng)文化魅力。

  各地“非遺手工”煥發(fā)新生機

  一大早,記者來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非遺集市時,這里已經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剪紙、糖畫、精雕葫蘆畫等非遺手工制品,不僅做工精美,還能讓游客參與其中。像這樣一把漆傘的制作,就是運用了古典漆扇的制作工藝,特別受到小朋友的歡迎。

  

  游客 徐梓晨:希望以后能多學習這樣的知識,長大以后把這些東西傳播到全球,讓大家都愛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認知度的不斷提升、非遺傳承人對傳統(tǒng)技藝的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傳統(tǒng)文化產品買單。在河南鄭州,這家百年歷史的制香工坊專門開設了課程,從制香的技藝、香料的配比到香材的辨識,吸引了不少當地市民前來學習和制作。

  鄭州市民 林星:學了之后感覺不單是一個制作香的過程,還有歷史文化。

  創(chuàng)新突破 非遺工坊煥發(fā)新活力

  數據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共建設非遺工坊6700余家。諸多新工藝、新設計與非遺元素融合,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既美觀又實用的產品,為非遺傳承人帶來了與市場接軌的機會。

  李彥妍是傳統(tǒng)制香技藝非遺傳承人,她自創(chuàng)并申請專利的制香工具,解決了“線香”造型單調的問題。目前,他們的產品已經從最初的20多種增加到100多種,像文創(chuàng)盲盒、冰箱貼,尤其是反映中原文化的宋錦香、唐宮香等產品特別受市場歡迎。

  

  傳統(tǒng)制香技藝非遺傳承人 李彥妍:這個冰箱貼不但是取了我們河南土的色,而且整個冰箱貼的味道,也富含著泥土下過雨后的芬芳。目前我們有三家自營的店鋪,在全國有將近五十家代理商。

  非遺手工制品如何推陳出新,融入百姓生活,是當下不少非遺傳承人面臨的問題。新津紙藝技藝非遺傳承人江學春就發(fā)現,傳統(tǒng)的紙貼畫過于簡單平面、形式單一、市場認可度小、沒有創(chuàng)新。

  

  新津紙藝技藝非遺傳承人 江學春:我們之前全部做的是平面的,別人就認為自己拿著沒什么用,然后就有人建議我可不可以做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

  

  江學春不斷探尋紙貼畫創(chuàng)新形式,通過卷、折、立、描等多種形式,讓紙貼畫“站”了起來,不僅變成了立體的藝術品,同時還從最初傳統(tǒng)的擺件,演化出可佩戴的配飾,可隨身攜帶的掛件,讓紙貼畫工藝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

  

  新津紙藝技藝非遺傳承人 江學春:每一個花瓣都是一毫米的紙條卷成一個很小的卷。希望把紙條的很多形式都給它展現出來,把美好的東西一直能夠傳承下去。

  

  隨著新津紙貼畫作品地不斷創(chuàng)新,融入新的想法和元素,眼下江學春工作室收到的各種紙藝作品訂單也越來越多,她又將作品材料的批量制作教授給當地村民,為當地提供了就業(yè)增收的新路徑。

  

  當地村民 陳方利:剛開始老師教我們做一些小零件,后來我做成了作品老師再回收,一個月估計有兩三千元收入,通過這種紙藝的轉換,還能增加我的收入,那我肯定更喜歡了。

  讓“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非遺手工”熱度持續(xù)上升,相關行業(yè)發(fā)展迅速。目前,已經有不少非遺工坊正在從“家庭作坊”向規(guī);l(fā)展。傳統(tǒng)技藝的加工者,正在成為助推“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的主力軍。

  在成都市郫都區(qū)的蜀繡產業(yè)基地,一大早,這里的蜀繡技能培訓班里就聚集了大批學員。

  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蜀繡,憑借著形象生動、變化豐富等特點,廣受百姓喜愛。為了推動這項非遺技藝走向產業(yè)化,當地首先從擴大繡娘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入手,打破原來以家庭傳承、師徒相授為主的方式,開設蜀繡專業(yè),成立蜀繡學院。已先后開展蜀繡技能培訓班80余期,培訓繡工近一萬人,向蜀繡企業(yè)輸送1300余名學員就業(yè)。

  

  一方面是將蜀繡技藝加以延續(xù)、傳承,另一方面則是要讓非遺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當地深挖蜀繡文化特色,開展蜀繡+體育、蜀繡+電競、蜀繡+餐飲等項目合作,真正實現“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的轉化。

  

  成都市郫都區(qū)蜀繡商會會長 尹文慧:我們蜀繡基地由最初的幾家繡坊,發(fā)展到有30多家相關企業(yè),由最初幾十位繡娘,發(fā)展到現在上千人的生產規(guī)模。產值產能也是越來越大,以前一年有二三百萬元收入,到現在產值已經達到上億元的規(guī)模。

  (總臺央視記者 朱繼華 李廈 河南臺 成都臺 天津臺)

  

[責任編輯:劉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