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群眾路線教育中的問題

時間:2014-03-27 10:55   來源:鄭州日報

  一個時期以來,尤其是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許多干部紛紛反映干部難當了,硬條條框框的約束剛性化了,權(quán)力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過去一些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方法受到了挑戰(zhàn),個別干部很難適應這種變化,變得不會工作了,要么謹小慎微,縮手縮腳,要么是無所作為,不求干事,但求不出事。

  究其原因,還是思想及行為上存在誤區(qū):一是認為“潛規(guī)則”的通行有其存在的必要與合理性,法不治眾,大家都這樣搞,且對工作(本位主義)“有益”,熟悉并習慣了這樣一套工作方法,久而久之,思維定勢形成,“照章辦事”反而被認為是沒有開拓精神;“堅持原則”會被認為是固執(zhí)僵化。局部環(huán)境與導向的作用使得相當數(shù)量的干部主動或被動的隨波逐流,且常常被認為是尋常的“自然”狀態(tài),成為一種時尚流行的工作常態(tài),被許多干部所認同或接納。二是我們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仍有很多弊端或漏洞,正常途徑無法解決的問題往往求助于“它途”或“捷徑”,這其中有合理的因素,有被逼的無奈,亦有投機取巧者的鉆營與謀利。所謂“綠燈搶行,紅燈繞行”就是這種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特定時期特殊背景情況下這種方式有效可行,但將此作為一種尋常的“自然”狀態(tài)而加以默許甚至鼓勵則后患無窮。三是對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認識上有偏差,沒有將為群眾辦事的良好愿望與實際效果結(jié)合起來,主觀上雖然群眾利益至上,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沒了壓力與緊迫感,聯(lián)系群眾的動力就有懈怠,服務群眾漸漸變成了指揮群眾,沒有考慮到改革開放后群眾多樣化的訴求與主張,沒有探索出一條完整的執(zhí)政情況下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體制機制,反而利用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自覺或不自覺地大肆消費甚至惡意透支這種正向資源,一個時期可以,長此以往,勢必增加群眾的困惑和不解,再發(fā)展下去,乃至產(chǎn)生對立與脫離。

  凡此種種,日積月累,將平時看似尋常的“自然”狀態(tài)放任,導致了不尋常問題的出現(xiàn),這種“自然”是不尋常甚至是超尋常的。古人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那些看似“尋常”的問題造成了不尋常的后果,正在侵蝕著黨的肌體,損害著政府形象,影響著社會風氣。一些干部的“不習慣”恰恰說明制度點到了痛處,這本就是一種尋常的應然狀態(tài),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本質(zhì)也就是要回歸到這種狀態(tài)。

  對干部隊伍來講,從不尋常的“自然”到尋常的應然,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命題,更是一個制度命題,只有在科學、合理、嚴格的制度框架內(nèi),一切行為皆應成為尋常的應然,而一切不尋常的“自然”才能逐步消失。 (楊文毅)

編輯:張潔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达州市| 民乐县| 昌黎县| 沂源县| 榆社县| 河北省| 江达县| 新龙县| 抚远县| 邛崃市| 合山市| 平泉县| 蒲城县| 广饶县| 台南市| 申扎县| 茶陵县| 潜山县| 旬邑县| 瑞金市| 永吉县| 葵青区| 抚松县| 桃江县| 长寿区| 仪陇县| 西充县| 勃利县| 靖宇县| 崇左市| 外汇| 于都县| 鞍山市| 德江县| 平利县| 玉林市| 龙胜| 富顺县| 山西省|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