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至少該把學生的“志愿”培養(yǎng)出來

時間:2012-06-27 10:08   來源:齊魯晚報

  隨著高考成績和各檔分數線的公布,如何填報志愿成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心病。

  為了做到“分有所值”,填報志愿已經成了一個技術性問題,至于考生本人的理想往往被忽略了。事實上,也確有不少考生在高考之后依然是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么專業(yè)和學校有興趣,到了填報志愿的時候就免不了要四處打聽,什么專業(yè)熱門或什么專業(yè)容易就業(yè)。所謂志愿,就是志向和愿望,原本都是屬于個人的,現在卻要很多人為之群策群力,來自學長、親朋乃至志愿咨詢會的意見成了影響考生的重要信息。

  十年寒窗,只為高考,過了高考,卻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樣的情景看似滑稽,卻又是很多考生無奈的現實,因為在應試教育的框架內,學生幾乎沒有面對過這樣的問題,他們每天只需要上課做作業(yè),爭取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考試。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很少有人會啟發(fā)學生對功課之外的興趣,雖然不少考生也在課外上一些英語班、奧數班、鋼琴課、舞蹈課等,但這些通常只起到一個考試跳板的作用,不一定就是學生個人的興趣所在,甚至還可能是讓學生感到痛苦的累贅。一旦學生被培養(yǎng)成考試機器,對社會的好奇和對問題的思辨就會漸漸萎縮,只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模式化的學習和復習之中。這樣的學生走出“黑屋子”,必然會一臉茫然。

  所以,考生不知如何填報志愿,并非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多年的應試教育必然要結出的果子。一切以考試為指揮棒的應試教育,從觀念上是基于功利主義的,那就是學生必須“學以致用”,考得到的才能學,考不到的無須學。所有功課之外的興趣,都是無用的,被老師撕課外書的場景或許在很多人的記憶中至今刻骨銘心。那一刻所受到的打擊或許就像一盆冷水,澆滅了一個學生當作家的志向或者做發(fā)明家的理想。

  武漢大學原校長劉經南曾經講過他在美國的訪問見聞。在一所小學,他見到三年級小學生在開辯論會,題目是《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及理由》。學生們帶著這個題目,放學后自己上網搜集資料,然后帶到班上講給師生聽,并回答提問!斑@相當于我們本科生答辯!”劉經南當時就有這樣的感慨。制度雖有不同,但人性都是相同的。如果,我們的學生從小都能帶著問題去學習,對社會保持敏感的觸覺,就會有一個自然而然的成長過程,他會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做獨立的思考,不需要去尋求外力的支撐。

  高考志愿未必都能盡如人愿,也不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我們之所以要看重高考志愿的選擇,是希望每個考生在向他人咨詢技術問題的同時,也能問一問自己,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志愿。否則,在此之前一切為了一張成績單,在此之后可能一切只為了一張文憑,高考的價值也就折了大半。同時,我們更希望中國教育能盡快回歸本意,真正培育出從小就有興趣和志向的人才,而不是臨到填表才想起什么是志愿。(沙元森)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遵义县| 沙坪坝区| 陇西县| 柯坪县| 长顺县| 林州市| 芒康县| 邵阳县| 达尔| 张北县| 诸城市| 霍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伊宁县| 柳林县| 长宁区| 汉中市| 贡觉县| 棋牌| 独山县| 玛多县| 虎林市| 静安区| 木兰县| 清苑县| 西城区| 高州市| 方正县| 长葛市| 云林县| 栾城县| 涞源县| 东台市| 宜君县| 旬邑县| 信阳市| 错那县| 米林县| 德令哈市|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