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干群關系出現(xiàn)“民意赤字”

時間:2011-01-06 16:07   來源:人民日報

    近90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為我們積累了群眾工作的巨大“存量”。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應對變化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發(fā)掘群眾工作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增量”,就可能出現(xiàn)“民意赤字”。

    伴隨一系列深刻變化和調整,帶著改革攻堅的堅強決心,中國邁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把握戰(zhàn)略機遇、駕馭復雜局面,千頭萬緒的工作,從何入手?執(zhí)政者的腳步,可見端倪。

    新年前,胡錦濤總書記深入北京的廉租房、供熱站、蔬菜大棚,考察民生;元旦期間,溫家寶總理冒著風雪來到牧區(qū),訪貧問苦。這其中,人們看到同一個關鍵詞——“群眾”。

    “群眾”一詞,內涵豐富;群眾工作,意味深長:群眾利益、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莫不包含其中。不久前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在謀劃未來藍圖之際,胡錦濤同志告誡全黨,必須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這背后,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堅定共識:群眾是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都不能丟、不能忘。這背后,也是現(xiàn)代政治的基本理念:執(zhí)政者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給予,權力行使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民眾的權利。

    從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增加,到社保體系的完善;從教育、醫(yī)療等社會事業(yè)的改革,到對群眾“四權”的保障……近年來,我們的群眾工作有新成效,現(xiàn)代社會新型黨群關系也正在完善。但就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無論是征地拆遷的野蠻粗暴,還是特殊人物“定制招聘”的問題;無論是以維穩(wěn)為名的欺騙遮掩,還是對輿論監(jiān)督的強烈反彈,林林總總的“事件”中,有利益糾葛,有觀念沖突,也不容忽視干群關系的淡漠、群眾工作的失誤。

    個案折射普遍性問題。在我們的黨員干部中,有的群眾觀念淡薄,不屑做群眾工作;有的對群眾沒有感情,不愿做群眾工作;有的缺乏基層經驗,不會做群眾工作;有的明哲保身,不敢做群眾工作。甚至還有一些人漠視群眾疾苦,違背群眾意愿,侵害群眾利益,站到了群眾對立面。這些問題的存在侵蝕信任、消解共識,陷群眾工作于被動,透支著我們在黨群干群關系上的政治優(yōu)勢。

    近90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為我們積累了群眾工作的巨大“存量”,這是堅實的執(zhí)政基礎,也是難得的政治資源。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應對變化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發(fā)掘群眾工作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增量”,就可能出現(xiàn)“民意赤字”,消耗掉既有的存量優(yōu)勢。如果說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依靠黨群的魚水之情、依靠成功的群眾工作,讓小推車推來百萬雄兵的力量,走好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那么,在接下來更為漫長、也更為艱巨的征途上,我們更需要做好群眾工作,匯聚起推動現(xiàn)代化巨輪不斷向前的力量。

    很多領導干部反映,今天的群眾工作更難做了。確實,在利益多元、觀念多樣、思想多變的時代,群眾已不再是抽象的“整體概念”,而是具體的“利益?zhèn)體”。能否密切干群關系,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我們能否協(xié)調“利益關系”,能否厘清“公利與私利”的關系,能否擺正“權力與權利”的關系。歸根到底,能否始終站穩(wěn)群眾立場,真正關心他們的幸福和尊嚴,決定了我們能否找到屬于新時代干群關系的“增量”。

    快速增長的經濟、富于變化的社會和一日千里的技術,為群眾工作帶來了過去不曾有的新問題,但也提供了過去不曾有的寶貴資源。當公安部門的微博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廳哥”,當各種法律法規(guī)征求意見動輒以萬計,當越來越多公民自愿加入社會服務,可以看到,我們有了更雄厚的經濟實力、更豐富的各種資源、更先進的科技手段,群眾工作理應更有條件、更有智慧、更有方法。

    2011,“十二五”藍圖在“加快轉變”中起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始終不能忘記——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人民日報評論部)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