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海峽兩岸首次開展地災防治民間交流

2014年07月29日 11:34:14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福建“6·13”特大暴雨型地質災害、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質災害、海南陵水吊羅山滑坡、臺灣基隆高速公路山體滑坡……今年初以來,頻繁發(fā)生的地質災害引起兩岸民眾的關注。14日,來自北京、臺灣、福建等地的專家、學者聚首福州,舉行首次海峽兩岸地質災害防治學術研討會,就兩岸地質構造、災害成因、演化態(tài)勢、防治技術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為今后兩岸地災防治合作奠定基礎。

  據介紹,近年來我省已開展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qū)劃工作,查清地質災害隱患點9513處。通過實施地災防治“一百千萬”工程,建立了一個全省地質災害信息管理及預警預報系統(tǒng),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了近20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完成了2000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受威脅居民搬遷任務,近400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得到了初步治理,約18萬人免受地質災害威脅。

  但是,國土資源廳地環(huán)處處長何永金表示,福建山多坡陡,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突發(fā)性強、危害性大。海峽兩岸近在咫尺、閩臺地形地貌相近,每年又同樣遭受著臺風暴雨的威脅,雙方在地災成因、防治措施等方面有許多可以互相借鑒的地方。他希望通過交流兩岸在地災防治方面的成果,共同探討應用新技術新理論防治地質災害的方法。

  “大陸地大物博、地質專家眾多,遭遇過許多不同的地災案例,也處理過許多不同的地質災害,這些經驗都是我們今后要借鑒的!迸_灣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李錫堤教授表示,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擴大聯(lián)系、增進共識,促成今后更多地災防治合作項目。

  目睹了這幾年福建高速公路、鐵路的建設速度,李錫堤說:“氣候變化與人為活動加劇是近幾年兩岸地質災害頻發(fā)的主要原因,福建經濟發(fā)展越來越快,但開山辟路必然影響山坡的穩(wěn)定性,這方面臺灣曾有過很深的教訓,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他認為,在高速公路、鐵路等項目建設過程中,政府應加強基礎性地質調查,對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地點要作出規(guī)劃,再進行施工、建設,完工后還要繼續(xù)監(jiān)測,以便隨時掌握地災點狀態(tài)。

  與會專家們一致表示,此次兩岸民間地災防治學術交流將促進兩岸學術協(xié)會、學會建立良好互動關系 ,促進兩岸攜手抵御自然災害,減少災害損失,為兩岸人民共謀福祉。(記者 吳洪)

 更多特別推薦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電話:010-83998731

隆尧县| 吉隆县| 云和县| 常德市| 青冈县| 宝山区| 东宁县| 永新县| 灵丘县| 华蓥市| 舟曲县| 万年县| 宝鸡市| 买车| 江孜县| 庐江县| 清流县| 金坛市| 乌兰察布市| 手游| 惠水县| 桓台县| 富民县| 东城区| 崇文区| 四子王旗| 蓝山县| 大新县| 江永县| 怀化市| 原阳县| 塔城市| 威海市| 白银市| 安仁县| 广南县| 武山县| 汕尾市| 满洲里市|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