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在大陸老臺胞沉浮錄 往返兩岸"戒不掉的愛"

時間:2012-06-01 09: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原臺聲雜志社社長郭平坦(左)和原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衛(wèi)生研究所(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yè)衛(wèi)生與中毒控制所)研究員蔡世雄(右)。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郭思遠 攝

  原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原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蘇民生(左)和現任臺盟中央副主席、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教授吳國禎(右)。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生于臺灣或籍貫臺灣,因為歷史的因緣際會,最終定居于大陸幾十年。歲月沉浮,如今他們多已進入暮年,當回首往事,說不盡的甜酸苦辣,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中新網臺灣頻道推出主題策劃《歲月沉浮,老臺胞在大陸生活紀事》,采訪多位生活在大陸的老臺胞,走進他們的鄉(xiāng)土記憶、大陸生活,體味他們對兩岸交流與人生的感悟。他們每個人的個體的故事,正是兩岸關系大歷史的生動體現。

  【鄉(xiāng)土記憶篇】在大陸老臺胞沉浮錄 時代悲歌中的鄉(xiāng)愁記憶

  【大陸生活篇】在大陸老臺胞沉浮錄 走進大陸的艱苦和感動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郭思遠 吉翔 丁文蕾 王義銘) 歷史,在那一刻成為一個民族深沉的痛。而這個痛,期許隨時間慢慢推移得以痊愈,正如歷史學家所言“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自從1949年臺灣同祖國不幸分離以來,我們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無從團聚,民族、國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所有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裔,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

  1949年后,生活在大陸的和由國外回到祖國的臺胞一時間再也無法回到臺灣,但他們懷念故園的濃濃鄉(xiāng)愁和建設強大國家的拳拳之心,都匯聚成人們對老臺胞最為明顯的記憶。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一》)當年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的年輕臺胞,而如今,已是兩鬢斑白、歷盡滄桑的老臺胞,但他們依然在翹首以待……

  【兩岸關系篇】再踏故土,一種“戒不掉的愛”

  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進程,一直貫穿老臺胞的生活軌跡。由于時代的歷史因素,旅日臺胞不少都是生在臺灣,學在日本,長在大陸,因此,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已故臺盟中央主席蔡嘯曾寫詩到:“風云滄桑半世紀,我以許我報瀛洲!

  兩岸交流中,他們與臺灣親人血濃于水,與臺灣朋友情真意切,這種感情都是其他感情所無法取代,對兩岸政策的建言獻策,他們會更多考慮臺灣民眾的感受。

  再踏故土

  光陰荏苒,在期盼多年之后,老臺胞們終于踏上返鄉(xiāng)之路,其感受恐怕難以言狀。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的這首《漢江》正是他們情愫的真實寫照。

  對此,郭平坦對中新網記者說,每次回臺灣感覺都很好,每次感受都不一樣。像日本他去了17年,作外交官4年,但感覺卻是“可去可不去”。然而,對臺灣還是非常有感情的,吃的、住的等一去馬上就融洽了,民間風俗一樣,語言也通,“我是閩南話的口音,回臺灣還會講一些閩南話,當然普通話也很普遍”。

  1996年,林明美第一次以講學名義來到從來沒有到過的臺灣。據她介紹,那次是臺北醫(yī)學院給她發(fā)出邀請的,中間雖幾經波折,最后還是成行!拔乙坏脚_灣,家里就來了三、四十個親戚,大家都很親切,我們先去掃墓,之后一起敘舊聊天!

  蔡世雄1993年第一次返鄉(xiāng)進行學術交流,他說,那是非常感慨的,“沒想到的是幾十年后,我的一個同學居然還記得我們家過去住在哪。其實,我自己都記不住了。記得那時候,有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過來,一問是我同學,他還記得我的名字!

  后來,同學們?yōu)椴淌佬壅偌艘淮瓮瑢W會,有28個同學從臺灣的四面八方趕來,在蔡老看來,這很不容易。不論是同學還是親人,都特別熱情,讓自己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情意。那時候,親戚們放鞭炮,辦了十幾桌的歡迎宴,分散在臺灣島內一些親戚都回來了。

  “我有個表叔,他感慨地說,當年你父母是我們鄉(xiāng)有名的知識分子。有父親的小學同學,還提起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光著腳,一起去上小學。”蔡世雄說。

  在臺灣,很多記憶中的人和事重新浮現腦海,“我的祖父跟我們生活了多年,我對他的印象很深,一次早上4點多發(fā)生地震,我們都跑到野地里,祖父怕我們著涼,就冒著危險回去拿衣服,雖然已離開臺灣60多年,但自己仍然清楚的記得當時的情景!

  據吳國禎介紹,第一次可以被允許回臺灣是1993年,回去探望父親,住了了兩個月的時間,因為離開臺灣20多年了,他去看望親戚朋友、老師,做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他回臺灣比較長的一次是1999年,從1月到6月,足足有有半年之久。那次,他在臺灣“中央大學”待了有半年,有了比較深入了解,在學校跟學生們交流了很多。

  吳國禎回憶說,從那以后,到了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就再不讓他回臺灣了,所以這一下又拖了10年。2009他再次踏上故土,他到母校新竹的清華大學去了3個月,從人的一生來講,大學生活是記憶深刻的時期。而在臺灣的短短3個月里,他跟老師、同學交流了很多,那次去,他感觸比較深。

  原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所長、原中華全國臺灣聯誼會副會長兼北京市臺灣聯合會會長李河民(左)和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廣播部閩南話播音員、原文化部駐日本中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夫人李玲虹(左)。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郭思遠 攝

  原臺盟北京市主任委員、原臺盟中央辦公室主任陳炳基(左)和原北京市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原北京市僑聯副主席林明美(右)。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郭思遠 攝

  兩岸親情

  親情是一種“戒不掉的愛”,當老臺胞時隔多年回到故鄉(xiāng),那里親人,夢牽魂繞,深深懷念。

  據蘇民生介紹,闊別60年后,2001年7月他才有機會重返故土,“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當然要見故鄉(xiāng)的親人!彼f,抵達臺北的第二天,就到堂兄孫明的家里去看望。

  盡管幾年前堂兄到北京看望了自己的父母,但是這次到臺灣,來到他們家還是感到格外親切。據他介紹,孫明的父親是他的四伯父,在臺灣經營一家醫(yī)院。1929年,他父親在日本留學期間回臺灣的時候,就是住在這個四伯父家養(yǎng)傷治病的。后來日本人要讓警察所押解他父親去日本,是四伯父設法把父親留了臺灣。

  而在上個世紀80時代,蘇民生的父親和四伯父無法在臺灣相聚,只能到日本見面,那時他們已分別40年了,可現在兩位長輩都已仙逝!皩O明兄說,那時的印象,我父親教他們學習,還是蠻厲害的,不同于我眼中慈祥的面貌,談起這些往事,大家都感概萬千!碧K民生說。(見《我的臺灣心家鄉(xiāng)情》)

  據林明美介紹,他的堂哥叫林金生,曾在日本東京帝大法律系念書,并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林金生是國民黨蔣介石、蔣經國時代的中常委委員,并兼任臺灣當局“內政部長”,跟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宏是很好的同學。因為他在日本求學,所以她父親特別照顧他,也最喜歡他,放暑假的時候他也總在林明美家。后來,林金生一直很孝敬她父親,每年、父親過生日他都會寄信、寄東西,到美國去時路過日本,也一定要到父親那拜訪。

  蔡世雄向中新網記者說起回臺灣感受的時候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特別是想父母,因為回臺灣是他們的最后遺愿,但是一直沒有實現。

  “我的一個叔公,問我這么多年才回來,有什么要求?我說,就想吃芒果。他們就給我拿了兩箱,請大家都嘗了嘗。對這次回去我印象很深!辈淌佬壅f。

  兩岸交流

  在某種程度上,老臺胞就是兩岸交流的一部分。他們有些人在對臺部門工作,對對臺工作盡心盡力,有些人則在政協、人大這個平臺對對臺工作建言獻策。

  據郭平坦介紹,在接待臺灣同胞方面,他感觸很深。1972年,中日建交以后,一部分臺胞就轉到對臺工作部門工作。據他介紹,林麗韞任全國臺聯會長,他后來任副會長,就一直做接待臺灣同胞的工作,后來臺灣同胞可以到大陸來,這里面也有郭平坦等人的工作成果。

  郭平坦還介紹到,他們對臺工作的幾個主要方面,其一是青少年交流,現在兩岸每年都舉辦夏令營和冬令營,通過這種形式,讓兩岸青年加深了解。作為臺胞,他們的便利之處就是可以通過臺灣的朋友組織一些重點大學的大學生來大陸交流;

  其二是少數民族工作,請他們來大陸看看;其三是客家人工作,客家人大概占臺灣島內的15%,中華意識比較強,他們對大陸的來往方面比較積極,做了大量工作;其四是民進黨工作,事實上,此前民進黨的一些主要人物來過大陸,比如呂秀蓮等,民進黨人士到大陸來就是全國臺聯會出面的,因為都是老鄉(xiāng),語言也同,大多還比較客氣。

  對兩岸交流的期望,郭平坦說他非常樂觀。郭平坦說:“我們要相信和依靠臺灣人民,臺灣人民因遭受日本竊據和兩蔣統治多年的影響,不了解大陸,對‘臺獨’有幻想,被蒙騙一次、兩次有情可言,但絕不會三次五次的被騙下去!

  而據蘇民生介紹,1983年北京市臺聯會成立,第二屆他當選為理事,1990年底成為北京市臺聯會副會長。1994年當選為會長,是全國臺聯的兼職副會長。從臺聯會的工作來說,做的是聯系、服務臺灣民眾的工作,因此,民間交往很重要,只有加強交往才能加深了解。

  當臺灣民眾了解大陸以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蘇民生介紹,第一是大陸和臺灣沒有什么差別,無非是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是不同的,但都是本鄉(xiāng)本土的。第二,大陸的人對臺灣民眾是善意的。當臺灣民眾有困難,大陸會支援和幫助臺灣發(fā)展。“我覺得現在臺灣人認同這一點,是了不起的變化”。

  陳炳基向中新網記者介紹到,幫助臺胞解決困難和問題,有利于爭取臺灣民心。首先就要把在大陸生活的臺胞照顧好。他認為,現在必須重視大力推行增進臺灣民心的工作,只有這樣才可減少許多麻煩。

  吳國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許多臺胞在臺灣都有自己的戶籍,在返鄉(xiāng)的權利上,應該能夠來去自由,而不需要辦理一些繁瑣的手續(xù)。因此,他呼吁臺灣當局應該站在人道主義角度,以人為本,在政策制定和實施上,給予臺胞這種應有的權利。(后續(xù)篇章待續(xù))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四会市| 峨眉山市| 嵊州市| 彩票| 资溪县| 安丘市| 青川县| 罗定市| 韶山市| 海宁市| 安福县| 元江| 东山县| 樟树市| 陇川县| 沁源县| 磐石市| 柳江县| 汉源县| 湟源县| 乳源| 贡嘎县| 万全县| 皮山县| 治县。| 沽源县| 永城市| 沙河市| 靖安县| 红安县| 辽宁省| 醴陵市| 大新县| 泗水县| 获嘉县| 临桂县| 临沧市| 韩城市| 东兰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