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集團主席、荷蘭財政大臣戴賽爾布盧姆曾表示塞浦路斯救助方案可作為未來類似救助方案的范例,由于此言一出即引起金融市場恐慌,他隔天改口說塞浦路斯是個特例,宏觀經(jīng)濟調控要根據(jù)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所以不存在模式或模板的問題。他的出爾反爾其實道出了實情,塞浦路斯救助方案確已成了一個模式。
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對塞浦路斯兩大銀行進行重組,由銀行股東、債權人和大額儲戶承擔損失,籌措58億歐元資金,以換得100億歐元的金融援助。核心是對10萬歐元以上的大額儲戶強制減記達40%。這不僅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救助思路,還成為致塞浦路斯這個重要的避稅港型離岸金融中心于死地的封喉一劍,塞浦路斯“避稅天堂”的“信譽”不再。有人甚至認為歐盟就是借著救援塞浦路斯,逼迫其黑錢曝光,整治其金融亂象,是“早有此意”之舉。
“避稅天堂”一般指以優(yōu)惠稅率和高度隱秘性來吸引外國公司和個人前往注冊公司的國家和地區(qū),大多是小型的海島國家或內陸小國,自然資源稀缺,人口稀少,經(jīng)濟基礎薄弱。外資在當?shù)刈猿闪⒖諝す,再以空殼公司的名義到其他國家投資,享受當?shù)氐亩愂諆?yōu)惠。有調查顯示,在全世界各地的“避稅天堂”有近200萬家空殼公司,隱藏的資金相當于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國民生產(chǎn)總值之和。每年“避稅天堂”讓各國稅收蒙受的損失高達12500億歐元。
國際社會對“避稅天堂”弊端的輿論抨擊由來已久,但實質性的監(jiān)管卻長期步履維艱,幾無成果。直到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的蔓延,國際社會要求加強金融監(jiān)管的呼聲高漲,各國也相繼掀起查稅風暴及相關打擊行動,目標直指“避稅天堂”。在2009年的20國集團倫敦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同意對拒不合作的“避稅天堂”采取行動,并準備實施制裁。但實際上,真實被制裁的只是因申請救助而撞到槍口上的塞浦路斯,各個避稅港的離岸金融業(yè)仍舊風光無限。
對“避稅天堂”的最新一輪進攻來自媒體。總部在美國的調查性新聞記者國際聯(lián)盟近日在歐美各大報同時爆料,他們接到一份涉及170個國家13萬逃稅者的信息。一位匿名舉報人一年前向這個記者聯(lián)盟提供了260G B的文件,這其中有政府官員、石油大亨、軍火商以及金融投資商的名字,他們的資產(chǎn)分布于世界十大有名的“避稅天堂”的銀行。龐大的數(shù)據(jù)庫還在繼續(xù)評估分析中,而披露的細節(jié)已經(jīng)讓很多人精神緊張。
即便如此,諸多“避稅天堂”不會因塞浦路斯的整治或者媒體的爆料而自動消失。畢竟,這牽扯到太多國家和個人的切身利益。國際社會加強對“避稅天堂”的監(jiān)管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嗎?這也還是個問號。